常州这座江南名城,自古以来就是诗书礼仪之乡、钟灵毓秀之地。
清代诗人龚自珍对常州文脉兴盛之况发出“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的由衷赞叹。
“一条青果巷,半部常州史”
青果巷,旧称“千果巷”,常州古老街巷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千百年来,这里先后孕育出百余名进士和一大批名士大家,有着“江南名士第一巷”的美誉。
悠久的历史赋予了青果巷丰厚的底蕴,这些名人故居就是这条巷子最好的“岁月见证者”。走进这些名人故居,就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倾听老常州的兴盛与繁华。
01
周有光故居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周有光(1906-2017),江苏常州人,语言文字学家。他主持和拟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主导和建立了汉语拼音系统,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以周有光为代表、历经三年时间创制的《汉语拼音方案》终于在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以法定形式诞生了,中国语文生活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周有光故居原为唐氏八宅之一,由唐荆川曾叔祖、画家唐世宁居住,后周有光在此出生并度过少年时光。故居坐南朝北,为硬山式砖木结构,沿南市河而建,是典型的清式江南枕河民居。
现存木结构房屋三进,第一进和第二进为单层五开间,第三进为临河二层五开间。
第三进楼屋为故居的主体建筑,是周有光幼时的睡房。楼屋西侧有厢楼,并设木质转角楼梯。
《百岁口述》
我大概3岁开始,
常常跟祖母在一起,
我祖母住在河旁边的房子,
大玻璃窗,
有月亮的时候特别好看,
祖母教我背唐诗……
——周有光
故居庭院里有一座由中国剪报社捐建的周有光夫妇铜像,无声诉述着周有光与妻子张允和几十年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
地址:常州市青果巷133号
02
史良故居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首任部长——史良
史良(1900-1985),中国著名法学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首任部长。抗日救国“七君子”中唯一的女杰,华东暨常州民盟的创始人。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
故居左手边是一组青石浮雕,以对仗的形式描绘了江南庭院内外的景色,意象取自南朝诗人的一段文字,也是史良对故乡常州的回忆:“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浮雕还融入了常州的一些文化建筑符号——文笔塔、红梅阁、文亨桥。
石雕内嵌史良为《湖塘乡志》的题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史良在这里度过了23个春秋。在故乡的23年,为史良传奇的一生打上了底色。
“做一个不出卖灵魂的律师。”——史良
史良故居通过“仁、智、义、勇、忠、洁”6个展区呈现了她传奇的一生,全方位展示史良在人生各个阶段为民族独立、法治建设、妇女平权等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
地址:常州市和平南路143号
03
赵元任故居
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
赵元任(1892—1982),字宣重,常州人,国际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哲学家。历任清华国学研究院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语言组主任。
赵元任故居由赵元任的曾祖父赵朗浦(清金华府知府)于咸丰年间建成,坐北朝南,原来共有六进。
故居今存回字楼及楼北单层建筑,均坐北朝南,为硬山造砖木结构。
1981 年,89 岁高龄的赵元任回乡时,曾在此休息。“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赵元任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在青果巷梦回缭绕。
“我们常州的房子在城里中间儿的青果巷,是从我曾祖下来三房一块儿住的一所儿大房子……我为什么给这房子说的这么详细呐?因为我在这个家住了这么久,过了多少年还常常儿做梦梦见在那长黑过道儿里跑,或是睡得后进第二间屋子里的床上听外头下雨的声音。一个人小时候儿经过的事情住过的地方印在心里头比什么都深。醒的时候儿觉着从前的事情好像远的不得了,可是做起梦来旧地方又活像在眼前了。”
——赵元任
地址:常州市青果巷 16 弄
一条青果巷,悠悠走过百年,描绘着小桥流水的梦里江南,记录着时代居民的平凡烟火。
寻常巷陌、群星璀璨,抗倭英雄唐荆川、“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革命先驱瞿秋白、民族工业开创者刘国钧……
青果巷还有更多的名人故居等你探寻,走进这些传统江南民居,品读他们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文旅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