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村现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在历史上,青城是常州北部的三大重镇之一,与万绥、奔牛齐名。
青城在历史上曾兴盛一时。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青城为侨东莞县的治所地,中原南渡仕族官宦聚居青城,为南北朝期间繁华之地。相传,明代为防从长江上来的倭寇入侵,原拟在青城建方圆三十里城,西起孟城,东至圩塘,南达奔牛,北抵长江,青城为城之中心。后因建城经费被一姓沈的白皮御史中饱私囊,不得不将城缩小为三里,砖石结构改为土块垒砌。青城素有以庙宇寺观著称之说,有一寺(洪福寺)、一楼(玉皇楼)、二殿(大佛殿、三茅殿)、三堂(天王堂、地王堂、观音堂)、十庙(东岳庙、猛将庙、曹公将军庙、土地庙、城隍庙等)。可谓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当时建筑多奇伟,为常州北部首屈一指。
宋时设青城务,其地在武进小都(今孝都)。青城为孝都首镇,但是在多次战乱中由盛变衰。宋朝,女真族侵入中原,宋高宗渡过长江避难住宿于此,金兵来后大肆杀戮焚毁,是为青城第一次浩劫。太平天国时,街道房屋被湘淮军洗劫一空,是为第二次浩劫。
“满目青城青草生,十楼九阁何处寻?可怜吴宫晋冠地,惟余白骨瓦砾存。”多次的战乱,使青城遭到严重毁坏。至1949年初,多数庙宇均遭毁坏或移作他用。因此,陈左所咏《孝都八景》,咏武进沿江一带景色,如宅枕长江、雁宿沙滩等,唯独没有涉及青城遗胜。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方志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