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了解地名村名历史传说形成的特点,首先应知道它的性质定义是什么?而后才能去理解、分析它。什么是其性质定义呢?它是以记述本地域本村庄的历史为目的,以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一个个事件为基本媒介,有所侧重有所选择的阐释其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情,来反映其历史发展情况而形成的传说。从其性质定义上来看,它不具有全面、整体、连续、系统的记述本地域本村庄的历史发展的全部或全程的性质,而是有选择、有侧重、有限制的局限在其历史上的某个时间点上,某个阶段上,某个时期上,以局部来概括反映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全部。由此看出它所形成的特点,是具有专属性、个体性、局限性、零散性、事件性的。那么,什么是地名村名传说的特征或特色呢?从其性质定义和特点上不难看出,其传说中所反映的东西,只能是反映本地域本村庄的东西,而不能反映其他地域村庄的东西。所反映存在的现象,也是个体现象,不具共性,不能代表其他地域村庄所存在的现象,是区别于其它地域村庄而独立存在的。这就是说,其特征或特色,是具有独立存在而区别于其它地域村庄的,既能反映本地域本村庄历史发展情况,又能呈现本地域本村庄个性化的传说。一片地域或一个村庄所流传的传说,之所以能区别于其它地域村庄的传说而独立存在。是因为,各地域各村庄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与环境,生产、生活条件与情境,经济基础与历史、人文情景与文化情愫、情结、氛围、渊源等的不同,而产生出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方法、习惯和习俗,产生出不同的文化信仰、文化情结、文化氛围等。如:居住在崇山峻岭、大川河谷、边陲要塞等地区的人们,与居住在平原、内陆中部的人们就存在着很多的不同和差异。要不咋会有“一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的说法呢?这种不同或差异,就产生出相互间的区别,以各自的独特个性化性格特征,来反映出地名村名传说的独特性和个性化的特色。地名村名历史传说所反映、记载、展示、揭示的内容、内涵地名村名历史传说所存在的形式,都是由先辈们在繁重繁琐的生产劳动和异常艰辛的生活中所缔造的,凝结着他们的智慧与心血汗水,以口咏嘴噬的方式在不断的加工、修炼、推陈出新,以记忆的形式保留在大脑里,以口传心授的一代一代地相互传诵,才流传到现在。在没探索地名村名历史传说与非物质文化、农村文化之间的关系之前,先了解以下它与一般意义上的传说故事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从属关系。地名村名历史传说隶属一般意义上的传说故事,是其范畴之一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二者的相同之处,都是以口头传诵的形式,向外界宣介着保留在老百姓记忆中的历史故事。二者的不同之处,是反映在二者的内涵和外延上。一般意义上的传说故事要比地名村名传说的内涵更丰富,外延面更大,它可以容涵各个方面、领域内容的传说,可以兼容地名村名传说,可以无限制的向外界延伸扩张,具有虚拟性、夸张性手法的特点。而地名村名传说充其量只能说,是其中的一个子项,是其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局限性和限制性,不具有虚拟性和夸张性,它所形成的传说,要尊重历史史实,基本上是围绕着这片地域这个村,是怎样产生形成的?这里的人是由哪而来?繁衍发展情况如何?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发生了哪些让人难以忘怀的事件或事情等。而它与非物质文化、农村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是从属关系。非物质文化、农村文化涵盖了地名村名历史传说,决定着它的存在与发展,是其范畴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它却是组成农村文化要素的村落文化、家族文化、家庭文化产生的根源,依附的载体、媒介,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更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因为,村落、家族、家庭等文化中,所记载、所反映、所展示、所表现、所揭示等的东西,全依赖传说来给与体现。所以说,传说是村落、家族、家庭等文化的存在与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能动性地促进非物质、农村等文化发展的作用。由此可见,重视非物质文化、农村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就必须注重对地名村名历史传说保护,发挥它的能动作用,为建设发展好农村文化,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研究价值:具有研究历史的价值。以它为线索,为揳入点,不仅可以顺藤摸瓜地探明、探知出一片地域,一个村庄的历史发展变化、演化的状况,也可以探索出一个地方的历史发展变化、演化的脉络或轮廓。具有研究农村文化的产生、形成、发展的价值。以它为对象,为依据,可以探知集市文化、村落文化、家族文化、家庭文化,产生的根源,依附的载体、媒介,传播的主要途径,以及对村民对各种文化的影响度等。具有研究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把它作为对象,作为有机组成部分,一项主要内容,可以拓展研究保护的渠道、领域,可以扩容、增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层面与范围。具有探寻出民间文化艺术所蕴涵的艺术精髓、艺术魅力、艺术价值,以及所反映的事物本质,所体现的精神实质,所揭示的思想品质等的价值。它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心血、汗水,倾吐着人民的心声,表达着人们的情感等的本身来说,也应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现实意义、作用:保护它,研究它,具有补遗、拾漏,保持历史的连续性、完整性的意义、作用;具有不因老人的逐渐谢世,使保留在记忆中的文化瑰宝或奇葩不至于断流失传,而得以保护的意义、作用;具有为了给后来人留下念想,留下缅怀的依据,留下一个看得见的根,留下一个美好完整的精神家园,让其为之更好的继承弘扬的意义、作用;具有可以让现代人和后来人了解知道所居住地域村庄历史状况;了解知道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发生了哪些变迁、演化、更替,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了解知道他的先祖是由哪儿来,来是怎样的来,有何曲折经历;了解知道他的先祖是如何创业立业的,又是如何一代一代繁衍发展到今天的意义、作用。
具有让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记住过去,记住祖宗,坚守祖宗创下的基业,守住民族根本,系住民族魂,保护好精神家园,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更好的地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促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的大建设大繁荣共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做出积极的贡献的意义、作用。如何开展地名村名历史传说的保护与研究呢?首先,要坚持这一原则:以客观真实的史实、事实为基础,去伪存真,剔除糟粕,矫枉过去,还原历史真相,充分予与保护和研究。因为,地名村名历史传说所记述、描述、展现的东西,虽然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当前也是能看得见摸得到的;它所反映的内容不是凭空想象、捏造、杜撰出来的,而是以客观真实的史实、事实为根据为原型的。但,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般意义上的传说故事,在保存、流传的形式、方式上是一样的,都是以记忆的形式保留在老百姓的头脑中的,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在老百姓中间相互流传的。凡是记忆、口耳流传的东西,难免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会不发生发酵、变味,不发生演绎性?凡是保留在记忆中,再通过回忆讲述出来,难免不会在讲述的过程中,不会不发生自觉不自觉的给与加减,或把自己的感情色彩揉进去,把别的事情揳入所讲述的东西中?因此说,地名村名历史传说也不例外。在开展对它的保护、研究工作中,无论是搜集者或是整理者、研究者,都要坚持这一原则。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者、研究者,尤其是县乡农村工作干部、文化工作者,各行政村干部、村书屋或文化大院管理员,要自觉积极行动起来,要有不怕吃苦不怕劳累的精神,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把保护县域、镇域、乡域、村庄之历史传说,当作开展农村文化工作中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各地各村群众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出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去发现、发掘保留在记忆中的本地本村史实传说。同时,要脚踏实地的真抓真干,坚持常抓不懈,建立责、权、利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可持续化管理模式,把采取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把责任与奖励同等置换,明确分工,量化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指标,进行广泛、深入、系统而持久的开展地名村名历史传说的普查、登记、建档、造册、搜集、挖掘、整理、研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身边的传说,身边的历史,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继承好、传播好、弘扬好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优秀文化;才能使之发扬光大,走出国门影响世界,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构建多元化和谐世界做出积极的贡献。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地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