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地名信息

作为常州人,都应该去一次的地方……

网址: 日期:2024-07-09

龙城.jpg

 

瞿秋白故居

(秋白诞生地、城西瞿氏宗祠) 

地址:青果巷82-84号八桂堂内/延陵西路188号

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遇节假日正常开放)

 

1.jpg

瞿秋白(1899—1935)


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天香楼,瞿秋白诞生地,位于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八桂堂内。八桂堂是瞿秋白在湖北做布政使的叔祖父瞿赓甫为颐养天年所购置的明清式宅第,因宅内曾植有八棵桂树而得名。

 

2.jpg

 

八桂堂的第三进为经楼,即天香楼。楼前有一座花坛,种植了芍药、凤仙等多种花卉,常年飘香,故取名“天香楼”。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诞生于二楼西厢房的卧室中。1904年,瞿秋白一家迁离天香楼,1912年1月迁入瞿氏宗祠。

 

3.jpg

 

4.jpg

 

瞿氏宗祠,位于钟楼区延陵西路,由瞿秋白叔祖父瞿赓甫于1898年出资建造。这座保存完整的江南祠堂坐北朝南,分为东西两院。1912年至1916年,瞿秋白一家住在东首厢房内,由东侧门出入,瞿秋白在此度过了少年时代。

 

5.jpg


6.jpg

 

7.jpg

 

宗祠东侧的纪念馆建于1999年,是一座两层楼四合院式仿古建筑,馆内以瞿秋白的革命事业为主线,以其生活和学识为副线,将瞿秋白英勇奋斗的一生与独特的人格魅力一一展现在世人眼前。2023年5月10日,位于纪念馆内的常州三杰廉洁文化空间正式对外开放。

 

8.jpg

 

9.jpg

 

10.jpg

 

11.jpg

 

2021年,东侧相邻大楼一层建成怀霜社,满足游客中心、文创销售、学习阅读等功能,设置舞台区、临展活动区、藏书阅读区、红色文创实践区等。

 

12.jpg

 

13.jpg

 

 

张太雷旧居 

地址:茶山街道常春村委子和里3号

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遇节假日正常开放)

 

14.jpg

张太雷(1898—1927)


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卓越领导人,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张太雷旧居,位于天宁区和平中路,是一座二进三开间东西两路砖木结构的清代江南民居建筑,迄今已有百年历史。1918年,张太雷与陆静华结婚时借居于此,三个子女也都出生在这里。旧居内布局充斥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再现了他们一家当年在此生活的场景。

 

15.jpg

 

16.jpg

 

张太雷纪念馆由张太雷旧居、纪念馆和太雷青年信仰空间三部分组成。

 

17.jpg

 

与张太雷旧居比邻的纪念馆,以张太雷的革命足迹为线索,陈列了浓缩着张太雷人生二十九个春秋的图片、油画、实物等珍贵历史资料,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与艺术手法,展现出张太雷奋斗革命的光辉一生。

 

18.jpg

 

19.jpg

 

20.jpg

 

太雷青年信仰空间,集红色观影区、临展区、文创、研究书籍销售展示区、红色阅读区、休憩水吧区等多功能区域为一体,给游客提供了一个展示、观影、学习、体验、购物、休憩的综合体验地。

 

 

恽代英住地 

地址:天宁街道晋陵中路500号

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遇节假日正常开放)

 

21.jpg

恽代英(1895—1931)


祖籍江苏常州,生于湖北武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共早期青年运动的著名领袖。

 

恽代英住地,位于天宁区天宁街道晋陵中路,与吕思勉宅相邻,是一处两路两进清代传统建筑,另有天井、厢房、备弄等,均保持了较好的飞檐黛瓦、罗砖粉墙、木格窗花的江南风韵。恽代英的姑父姑母一家在此居住,恽代英曾到此探望。

 

22.jpg

 

23.jpg

 

整个馆以“青年的楷模恽代英”为主题,采用文字与图像相结合为主要展出形式,同时打造了模拟场景,“恽代英生平事迹展”详细记载了恽代英生平和革命历程,将他光辉的一生,刻画在常州人的心中。

 

24.jpg

 

25.jpg

 

26.jpg

 

 

冯仲云故居

地址:经开区横林镇余巷村薛家前16号

 

27.jpg

冯仲云(1908—1968)


常州人,曾任中共东北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秘书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兼珠河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第三路军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水利部、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兼华东水利学院院长。

 

冯仲云故居,位于经开区横林镇余巷村薛家前,为我国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冯仲云出生地。“抗联名将,水利精英”这是对冯仲云将军一生贡献的高度概括。

 

28.jpg

 

冯仲云故居建造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左右,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的三进式老宅。原有房屋三进,第一进3间,正中明间檐下为石库门,现在仍维持原貌;第二进现已改建为水泥混制楼房,成为冯仲云的侄儿冯明歧及其老伴沈菊娣的居室;第三进现改建成平房,陈列有冯仲云生平事迹介绍、著作、生前遗物、授勋、勋章等,以及杨靖宇纪念馆、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及各界人士赠送的对联、题词等。

 

30.jpg

 

屋后有一园,曾栽种花木,其东侧另有两间平房(原为厨房和猪舍)。目前已建冯仲云纪念室,成为学生和当地民众了解东北抗联斗争史的场所。

 

 

王诤故居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戴溪天井桥浜头村

时间:8:30-17: 00(周一闭馆,遇节假日正常开放)

 

31.jpg

王诤(1909—1978)


原名吴人鉴,字凤刚(亦称正刚),号雨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我国电子工业的卓越领导人。毛泽东曾对其亲切赞誉:“王诤同志是我军通信工业的开山鼻祖。”

 

王诤故居,位于武进区洛阳镇戴溪天井桥浜头村,故居原为王诤祖父购置,为清式农舍院落建筑。故居中陈列的长台、八仙桌和靠背椅等物都是王家当年所用之物。梁柱门窗,木质隔断均为原件,虽历经百年,一些构件的木雕花仍然清晰可辨。

 

32.jpg

 

33.jpg

 

故居西侧新建纪念场馆,放置王诤将军半身铜像,采用电子光与实物、图片、文字相结合的形式陈列布展,展现王诤将军一生不同时期所发生的重要事件。

 

34.jpg

 

35.jpg

 

36.jpg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 

地址:溧阳市竹箦镇水西村

时间:8:30-16:30(周一闭馆,遇节假日正常开放)

 

37.jpg

右:陈毅(1901—1972)

左:粟裕(1907—1984)


陈毅字仲弘,四川乐至人。抗战时期曾任新四军代理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华东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 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粟裕,湖南会同人,侗族。曾担任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协助陈毅领导开辟了苏南、苏北抗日根据地,参与指挥黄桥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职。1955 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位于溧阳市竹箦镇水西村,地处茅山之南,长荡湖西南,丘陵、水网交织。共有司令部、政治部印刷所、司令部通讯班、政治部战地服务团、司令部副官处五处旧址。

 

38.jpg

 

40.jpg

 

39.jpg

 

依托纪念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这一重大历史史实、以遗址为特色而建立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是常州地区最大的红色纪念场馆,也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极具特色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史料展览馆,以新四军英文缩写“N4A”为设计理念,展览大厅内以照片、实物、图表、电子模型等展品,反映昔日新四军江南部队在陈毅、粟裕等人的率领下,如何深入苏南敌后,开创和发展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41.jpg

 

 

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蔡甲村

 

42.jpg

曹江临(1906—1941)


金坛直溪镇蔡甲村(原建昌乡丁家塘)人。幼年只读过两年书,但酷爱学习文化,在家种田、放鸭劳动之余,就看书写字。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入侵金坛后,便立志投身抗日斗争。

 

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位于金坛区直溪镇蔡甲村委西侧,原为革命烈士曹江临私宅。1939年12月15日至19日,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通过了《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宣布成立中共苏皖区委。


 43.jpg

 

44.jpg

 

中共苏皖区一大会址坐北朝南,采用园林式的设计风格,以青砖色为主色调,并邀请来上海新四军老战士夏征农题写了石碑和馆名。这里布置有曹江临老宅、曹江临等五位抗战烈士的陵墓和苏皖抗战历史陈列馆,古旧的泥土地、斑驳的老木窗、褪色的红地板……再现了抗战岁月的艰辛,更是体现了中共领导人毅力坚韧的精神。

 

45.jpg

 

46.jpg

 

47.jpg

 

 

菡子故居 

地址:溧阳市天目湖镇古县街道茶亭村委汕头村57号

 

48.jpg

菡子(1921-2003)


原名罗涵之,著名女作家。1921年3月生于溧阳茶亭。1938年8月正式入伍并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夏任中国作协创委会副主任。

 

菡子故居,位于溧阳市天目湖镇茶亭村委汕头村。该建筑坐北朝南,面阔四间二层硬山砖木结构,西面三间整体木结构保存完好,东面向前外接一灶间。菡子就出生在东面一间楼上。

 

49.jpg

 

菡子,原名罗涵之,是我国唯一先后上过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的女作家,写下了不少战地通讯和散文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从上甘岭来》,最先报道了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50.jpg

▲故居修缮前后对比 © 溧阳文旅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文旅常州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