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6部门联合公布2024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全省共评选出省级地名文化遗产80个,其中常州4个古渡口或古码头、1个水利枢纽或闸坝地名入选!
2024年江苏省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
(共80个)
一、交通运输设施类中的港口或古渡口、古码头地名:35个
(一)南京市(2个)
秦淮区:桃叶渡
六合区:瓜埠古渡
(二)无锡市(1个)
江阴市:黄田港
(三)常州市(4个)
天宁区:白云渡
钟楼区:西蠡渡
武进区:孙第桥码头
溧阳市:南渡
(四)苏州市(8个)
虎丘区:横塘渡
吴中区:三山码头
姑苏区:万人码头
吴江区:师俭堂码头、胥滩古渡
张家港市:黄泗浦港
太仓市:刘家港、南码头
(五)南通市(2个)
崇川区:陈桥渡口
海门区:青龙港
(六)连云港市(3个)
连云区:西连岛码头、西市码头
赣榆区:青口港
(七)淮安市(3个)
淮安区:平桥渡
淮阴区:王家营渡口
清江浦区:臧家码头
(八)盐城市(1个)
东台市:月塘湾
(九)扬州市(3个)
广陵区:东关古渡
邗江区:瓜洲古渡
宝应县:古邗沟码头
(十)镇江市(6个)
润州区:西津渡、小码头、玉山大码头、袁公义渡
丹徒区:高资港
句容市:下蜀港
(十一)泰州市(1个)
高港区:龙窝码头
(十二)宿迁市(1个)
宿城区:东关口
二、水利设施类中的水利枢纽或闸坝地名:45个
(一)南京市(4个)
玄武区:武庙闸
秦淮区:东水关
江宁区:方山埭
高淳区:水阳江水牮
(二)无锡市(2个)
梁溪区:黄埠墩
宜兴市:大石坝
(三)徐州市(3个)
云龙区:矶嘴坝
贾汪区:解台船闸
铜山区:蔺家坝
(四)常州市(1个)
钟楼区:新闸
(五)苏州市(8个)
相城区:望亭水利枢纽
姑苏区:白公堤、盘门水门
吴江区:瓜泾口水利枢纽
常熟市:白茆闸、福山闸、望虞闸
太仓市:海塘
(六)南通市(3个)
崇川区:陆洪闸、唐家闸
如皋市:东水关
(七)淮安市(8个)
淮安区:古末口、北辰堰、板闸
淮阴区:高家堰、双金闸、古清口、天妃坝
清江浦区:清江大闸
(八)盐城市(1个)
大丰区:草堰石闸
(九)扬州市(8个)
广陵区:龙头关、茱萸湾闸
江都区:江都水利枢纽、邵伯船闸
宝应县:刘堡减水闸
仪征市:东门水门
高邮市:平津堰、子婴闸
(十)镇江市(3个)
润州区:京口闸
句容市:破冈渎、上容渎
(十一)泰州市(2个)
海陵区:南水门、滕坝
(十二)宿迁市(2个)
宿豫区:刘老涧船闸
泗洪县:浮山堰
01 交通运输设施类中的港口或古渡口、古码头地名
天宁区:白云渡
白云渡位于今迎春步行街拐弯处(原白云溪北岸)。东起唐家湾,西至日新街,全长170米,巷宽1—2.5米,旧有白云禅院,禅院旁有白云渡口,故名。白云渡又称白云溪。缘何称之“白云溪”,旧志上称这里的来水为宜兴荆溪之水,通过西蠡河引入城中,河水清澈见底,河面白云飘浮,故有其名。
北宋年间,因青果巷地段运河漕运拥堵,大水季节容易造成水淹,所以常州知府李余庆引荆溪之水,在青果巷漕渠河以北挖了一条新河称顾塘河,又称为后河。白云溪为子城河其中一段,与顾塘河在小营前的交汇处,形成了白云溪。旧时的白云溪,又名白云渡河。明末设有渡口,原立有云溪古渡,后改白云古渡。
旧时的白云溪东西长不过500多米,南北不过200多米,数百年来却文风炽盛,曾相继出过7位宰相、5位状元、200多位进士……实乃名副其实的“江南文眼、状元福地”。两岸颇多文人住宅,这一带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终老地“藤花旧馆”旧址,清代常州第一位状元吕宫的宅第,常州画派创始人恽南田的“瓯香馆”,清著名无骨派画家汤世澍故居,漕运总督管干贞的“读雪山房”和“楠书房”,状元赵熊诏的意园,大文豪探花赵翼的“湛贻堂”,清代李白之称的诗人黄景仁的“两当轩”,状元和榜眼庄氏兄弟的“三元阁”、“状元第”,清末道台恽祖贻府第,民国建筑名家庄星平宅第等。
钟楼区:西蠡渡
所谓西蠡渡,即范蠡携西施上岸处也。越灭吴后,范蠡带着西施为了躲避越王的追杀,搭一叶扁舟沿着运河逃亡,曾在这里上岸,故而称为“西蠡码头”。
西蠡河又名南运河、浦阳溪、西蠡河。清道光《武进阳湖合志·山水》:“自朝京门外龙舌尖(石龙嘴)分运河水南流,至丫河蠡读口者,旧名西蠡河。”沿河绿地修复西蠡渡。西蠡渡今已修复,位于勤业桥西,南运河北岸。
整个渡口由一组建筑构成:码头由10余级花岗岩石阶铺就,驳岸两侧有扣缆石鼻,易于船只拴缆。上岸10余步,有四柱三门石坊一座,牌坊上额镌刻“西蠡古渡”四字。四柱刻有二联,一联由常州学者张戬炜撰:“半部春秋存蠡水,一船风月过延陵”,另一联由常州学者薛焕炳撰:“随少伯五湖踏浪过西蠡,偕浣女一叶渡舟离江东”。
武进区:孙第桥码头
孙第桥码头位于武进礼嘉镇建东村。来自礼嘉镇建东村的宋代名人孙觌(1081年—1169年)于大观三年(1109年)中进士,政和四年(1114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绩中词学兼茂科,官至吏部尚书、户部尚书,所著《鸿庆居士集》被收入《四库全书》,“一挥而就”“呼风唤雨”“急起直追”等5个成语都来自他的文章。
孙觌曾自费在家乡挖河建桥,同时修筑了停船码头。后来,其出生地被称为孙觌村,这座桥被称为孙第桥,码头被称作孙第桥码头。孙第桥码头是典型的江南石板码头,由金山石建造而成,宽约3米,上下石阶10余级。码头旁有孙觌桥,桥堍树木林立,炊烟袅袅,一派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绝美景色。900年来,孙第桥码头见证了孙觌河两岸百姓的生产生活,也为当地的兴盛繁荣作出了贡献。
溧阳市:南渡
溧宜河(南河)古名濑水,有渡口称濑渡。聚落以渡口为名,后谐音为南渡。1912年,设永安市于南渡。明朝东坝建成后,南河的河道才逐渐稳定。南渡集镇逐渐繁华起来。南渡桥头两岸开始有来往客商络绎不绝,到清朝时已经是一方大镇。在溧阳县志、续志上面记载南渡桥曾经数次重修,作为南来北往的要道,还因为南渡集镇繁华,商贸流通的需要。
南渡,作为濑水之上的重要渡口,亦是古官道上的重镇,自古便筑起桥梁,以解水患。史料记载,唐溧阳县治土旱城,在今南渡镇旧县村,土旱城外西北侧的古驿道两侧。历史记载合四县一州诸山之水,奔放三荡汇注于南渡桥,因此常有冲毁桥梁之事。悠悠古运河,从南渡集镇段穿流而过,千年来,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南渡人,曾给这座古镇带来了独特的文明与繁荣。
02 水利设施类中的水利枢纽或闸坝地名
钟楼区:新闸
旧时新闸,位于郡西(今常州)约五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两岸,古建闸三座以上蓄上游水。唐太常谓:“毗陵水势,自西而趋于东北,谚谓润高于常三丈赢,常高于苏二丈缩,而毗陵地势稍平,然稍平在郡东,而不在郡西,故古人不特于奔牛置闸,而新闸有闸,丁堰有堰,戚墅有闸桥。”清光绪五年(1879)重修《武阳合志》记载,“新闸坝跨运河,唐时建明末废”。新中国成立后,于1958年冬疏竣大运河工程时,在新闸转水墩旁原水闸处,曾开挖到很多原闸基桩木。新闸因建水闸而定名,已持续使用1400多年。
新闸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有乾隆亲笔题词“敕建茶庵”和土地公憋气“碧溪庵”的传说,还有明朝初期朱元璋偕军师刘伯温为保明朝江山切断“龟颈”开凿小王河和在“鹤歇坝”坝东开井一口、坝北建宗祠一座之说。新闸境内的自然地理实体、地理风景、名胜古迹、古桥梁、名优特产等等,都与新闸这一地名得名有着“血缘”关系。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常州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