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地名信息

千年运河水 常州古城门

网址: 日期:2025-05-08

龙城.jpg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常州先后有过内子城、外子城、罗城、新城等城池,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城池已慢慢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在常州城最为著名的八大城门中,与运河相关的就有五个:朝京门、通吴门、广化门、德安门、西瀛门,虽也所剩无几,但仍可在曾经的风貌中,品味老常州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朝京门,朝向京城

 

朝京门,俗称老西门,始建于五代十国的罗城,原址在西吊桥东址(现表场处),是运河与市河交会处。所谓朝京,就是城门朝向京城。

 

11.jpg

朝京门

 

朝京门历代都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城门,是承载着常州西门区域的经济文化重地。出城门西为大运河文亨桥、花市街(篦箕巷)、毗陵驿等,城门内为西门直街、西瀛里等。城门附近的朝京馆当时被称为“高丽亭”,因当年高丽使臣来京朝贡者驻足于此而得名。可见,当时这里不但国内商家云集,就连异国使节也来此造访。朝京门旧时为古城的西段交通咽喉,漕运枢纽,为此,在紧靠城门处设置了西粮仓作为漕运的保障。

 

 

通吴门,规模最大

 

通吴门,俗称东门,因出城往东可通达吴郡(苏州)故称,始建于吴天祚元年(935年),也是常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门。箭楼门内通东门直街,城门外有域城(瓮城),城高2丈5尺,筑以城砖基石,城外有城壕,宽16丈,深8尺。出通吴门向东,就是东南丛林第一寺——天宁寺。城门南边有东水关,控制运河与市河的船舶航运,因此,通吴门是本邑东边最重要的交通要塞,控制了水陆交通与漕运。

 

12.jpg

通吴门

 

旧时通吴门异常繁华,庙会兴盛,其中农历七月三十是东门庙会的代表,城内城外连绵数里,人山人海。明清时期,为漕运而建的东仓库又为这里添了几分繁华。东仓库连着东仓桥(通济桥),东仓后有仓前村、运村,两岸除了漕运码头、货运码头,还有香客码头,尽是枕河人家,水阁吊楼临河而筑,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广化门,茶山古道

 

广化门,俗称小南门,又称次南门,石幢门。城门原址在广化桥南吊桥路北口(现苏宁电器址),北连天禧桥(弋桥)、南大街,南接广化街、木匠街、清水潭。广化门始建于五代,明洪武二年(1369年)汤和在罗城内筑新城又重建,城周10里284步,城高2丈5尺,城门内有域城(瓮城),将南边的德安门、吊桥路、广化门至西水关筑城墙连接,雄据城南一方。

 

13.jpg

广化门

 

旧时广化门外有官道直通宜兴,从宜兴采来的阳羡茶朝贡,都需通过此道到达州府,于是此道就被称为茶山道。历史上的茶山道十分繁忙,江浙一带的官员常在此迎送,不少文人骚客也经过此地,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如白居易曾在《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中写道:“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这大概就是文人雅士对当时茶山场景的写照吧!

 

 

德安门,桥上“对山歌”

 

德安门,又称大南门,原在和平南路、吊桥路交会处,始建于一千年前的罗城。城门东临关刀河,属河南厢东段,西接乌泥桥南邗沟,与东下塘、陶沙巷连接。出城门往南过运河,即为清凉寺、丫叉浦、茶山等地。

 

14.jpg

德安门

 

旧时,德安桥上“对山歌”是全常州出了名的。据说每年的六月十九日,从德安桥到清凉寺,沿途人山人海,人们自发汇集到德安桥头“对山歌”。明清两代极盛,前后一连三天,桥上桥下,船来人往,有歌有会,吸引了来自各地的香客和百姓,当然还有很多特地赶来“对山歌”的高手。对歌的内容有秧歌、田歌、渔歌、船歌、情歌、地方歌谣等,十分丰富。

 

 

西瀛门,硕果独存

 

西瀛门是常州唯一保存至今的古城门,位于西瀛里中段。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的大将军汤和驻兵此地,故称西营。后又因此地商贾云集、银楼林立、店家众多,经常引起火灾,尽管设有水龙宫(消防所),但要绕城出朝京门取护城河或市河水返回,取水不便,延误救火。民国十二年(1923年)八月,由中三区救火会会长查秉初建议,商会会长于定一同意报省市批准,决定在原旧城墙上破墙开城门,以便就近取运河水用于消防,得到了市公所火油业、钱庄业、棉布业等商户的赞助,城门逐又改名“营”为“瀛”,取水克火之意,称“西瀛门”,与西边的朝京门遥相呼应。

 

15.jpg

西瀛门

 

1987年12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西瀛门城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常州市人民政府按照《清代常州府城坊厢字号全图》,经过省、市文物专家多次论证,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投资近亿元,对这段明城墙进行原貌修复,2003年11月竣工。修复后的城墙长221.8米,宽5.2米、高6.5米。2013年起,常州市已经连续7年围绕大运河开展群众毅行活动,活动从西瀛里城门出发,市民可在行走中感受常州大运河和古城门的无限魅力。

 

16.jpg

“走大运”市民毅行活动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这些与常州古运河相关的古城门有些光彩已褪,有些仍熠熠生辉。但是,那些时光记忆中的碎片,仍然残留于乡野之间,人们依旧能在熟悉的画面中穿越时光,领略老常州的人文风光,体验历史为这座城市带来的文化积淀。本文原载《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作者:季全保、陶镜月、孟建强)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江南文化播报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