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地名信息

地名文摘 | 面向“智慧城市”的地名地址数据制作研究

网址: 日期:2021-11-02

龙成.jpg

地名地址调查数据集成入库,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挂接不同类型描述性地址信息,提升空间数据共享水平,更好服务百姓的作用,在智慧城市数据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名地址数据是城市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密切。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在快递、物流等行业及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地名地址信息得到了充分和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地名地址在统一的地理参考框架中,建立标准和非标准地址信息之间有机的联系,实现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的融合,为政府和大众提供准确、翔实、全面、权威的地名地址信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基础数据保障。

地名地址数据建设

(一)外业调查

1.地名/地址调查的内容

地名是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址是具有地名的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位置的结构化描述。

地名地址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行政区域地名、街巷名和小区名、门(楼)址及标志物和兴趣点。行政区域地名包括: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行政村)四级。街巷名或小区名:街巷名分为街、巷两级子类,小区包括居民小区、自然村。门(楼)址:区分门和楼的门牌号码或楼牌号码。标志物包括:具有地名意义的纪念地、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和院落、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运输设施。

2.地名/地址调查流程

地名地址调查时以实测地形图与已有的民政部门提供的行政界及地名地址数据为基础制作工作地图,调查工作底图制作完成后,以图幅为单位进行外业门(楼)址调查,标志物、兴趣点的调查和照片拍摄,并制作外业调查图件,填写属性调查表格。门(楼)址调查,标志物、兴趣点的调查完成后由内业对调查成果进行数字化,并结合已有的行政界及地名数据,制作地名/地址调查矢量图件和属性数据。

3.地名/地址调查具体要求

地名/地址调查的行政区域地名直接引用民政部门的行政区域地名,已有数据中区、县级以下行政区域地名不全时,要进行外业调查。街巷名及小区名引用民政部门数据及地形图道路及小区名称,较小的街巷或胡同。门(楼)址数据调查时,定位点为门、楼牌的位置点。标志物调查具有地名意义的纪念地,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运输设施。兴趣点调查街巷或小区中具有地理表示作用的店铺、公共设施、单位或建筑等。标志物名标注于标志物对应实体的中心位置,兴趣点名标注于兴趣点对应实体的中心位置。在填写地名地址数据采集表时,按实际情况对兴趣点进行大、中、小类的细分填写。

(二)地名地址数据数字化

1.地名/地址属性数据数字化

外业调查完成后,外业调查的地名地址基本属性信息要逐条人工录入到电子表格中,形成电子属性信息数据。属性信息录入表中的“地名地址代码”字段和内容要在完成属性数据录入后,由内业统一按照行政区域汇总并进行编码。

2.地名/地址调查图件数字化

地名/地址调查图件数字化采集主要是将外业采集的纸质图件成果的位置信息进行矢量化,形成分幅地名地址数据调查成果。地名/地址调查图件数字化采用对照调查图件按照外业测量数据进行矢量数据采集的作业方法。地名/地址调查图件数字化采集采用AutoCAD软件,地名地址空间位置信息要在CASS软件中新建DMDZ层以“point”点标识,并注记调查流水号,图层颜色为白色。点的个数与地名地址数据采集表中相同,且地名/地址属性信息与相应地名/地址点位一一对应。在点位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将属性信息录入表中的流水号赋给“point”点的“厚度”值,实现地名/地址属性信息与点位的挂接。挂接过程中必须做到地名地址数据的点位、厚度值、属性流水号每幅图中完全一一对应。

地名/地址调查图件数字化采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外业采集成果进行数字化采集,与外业采集图纸、属性调查表保持一致。对于存在外业调查问题的图纸要及时返回外业进行重新核实。

(三)结论与展望

作为最常用的地理信息公共信息,地名地址数据是将非空间数据与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挂接的桥梁。地名地址数据可以作为标准地址库将非空间数据通过数据匹配的方式实现了数据批量空间化操作,从而形成了标准的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地名地址数据空间化处理后方便了公众用户查询、搜索和分析,同时也有力支持了领导决策管理,并为将来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本研究所制定的地名地址数据调查流程可以为国内类似研究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地名世界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