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常州和“牛”相关的地名,除了奔牛,自然也绕不开牛塘。许多常州人可能不知道,京杭大运河有一条支流——南运河,一年到头奔流不息,流过一座小镇的腹地。南运河上曾经横跨着一座石桥,两岸是依河而建的古朴民房,而这座小镇的名字,便叫牛塘。
古镇牛塘
“牛塘”又称“游塘”。宋代已有村,村旁河上原有木桥。明成化年重建为石桥,清代建镇,镇以桥名。牛塘古时为军事营地,留下了“常遇春大战牛塘谷”的典故。该地历史悠久,旧时多庙,南宋有“广惠行庙”,牛塘镇曾称广惠镇。另有天地庙、饲山殿、东岳庙、青云庙、三官殿、文昌殿等,桥畔有“明月楼”。
2022年,常州市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出炉,牛塘作为古镇入选该名单。
牛塘桥
老一辈人讲,过去的牛塘以水路为主,牛塘桥就是大家往来的交通要道,每每乘着木舟穿行在桥下,总能碰到相熟的人,相视一笑,互道安好。
春暖花开时节,河岸两边是低矮的砖房与菜田里的瓜果花草相映成趣,人们闲来拿起鱼竿乘着小舟钓钓鱼、倚在门口抽抽烟,享受与世无争的悠闲时光。
牛塘桥饱经沧桑,明清时期几经战火,数次被毁之后又重建。
清咸丰辛酉年,牛塘桥又一次被战火所毁,为重建牛塘桥,人们开始募集资金,其中有一位长工籍顺来将自己一生的积蓄全部捐献出来作为造桥资金。可见牛塘桥在牛塘人心中的地位之重,它早已融进了牛塘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牛塘的文化符号。
上世纪80年代,由于航运发展,牛塘桥的桥洞大小不足以保障来往船只正常通行,最终牛塘桥于1984年5月12日被拆毁。
为了纪念已经消失的老牛塘桥,牛塘镇在兴建中心公园清莲园时,按老牛塘桥的原貌仿建了一座新牛塘桥,老牛塘桥虽然已经消失在了牛塘的地图上,却成为了牛塘人心中的牛塘专属标志,无论身处何方,始终魂牵梦萦。
牛塘老街
说起牛塘,就不得不提牛塘老街,因为老街里藏着牛塘逝去的光阴和过往的辉煌。老街虽然陈旧,却也是黛瓦灰墙,独具风韵,行走在巷子中,也能体会几分古朴幽静。
牛塘老街是曾经牛塘镇的中心,原牛塘乡政府办公楼、邮电局、牛塘中心小学、供销社、广播站、牛塘饭店等都坐落于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繁华的牛塘老街早已不在,大部分人早已搬离这里,只有零星的几户人家仍居住于此。
穿过熙熙攘攘的集市,缓缓步入老街,渐次少了一些喧嚣,剩下的只有宁静。青石铺就的路已经泛起苔色,老房子上的木门也已经破旧不堪,老街昔日繁华景象早已不在,但它依旧风情万种,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因为在老街的角角落落,都藏着牛塘人的过去的点点滴滴。
在牛塘老街的入口,有一块牛塘老街石碑,放在路口旁的一块石墩上。在清咸丰辛酉年(1861年),古牛塘桥被战火所毁,牛塘人民纷纷募集资金重建牛塘桥,这块牛塘老街石碑记载着当年重修牛塘桥的事迹和捐款人的姓名。
在牛塘老街的众多老房子中,有两栋老木屋特别引人注目,分别是清代时期修建的许宅(牛塘老街60号)和民国时期修建的张宅(牛塘老街23号)。虽然不知道曾经是何人居住在此,从房屋的外观就可以看出,这两处住宅的主人在当时一定是极有名望的大户人家,而这两处住宅则是这两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老街的角角落落,也许有过你的回忆,也许有过你父母生活过的点点滴滴,这些记忆都将触及到你的内心深处。这里的一切将会完整的保存下来,成为牛塘历史的一部分,等待人们回去拾起。
牛塘古镇见证了常州城南历史和京杭大运河历史,在岁月的悠悠长河中,在城市的日益喧嚣中,始终保持着那份宁静,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来时的道路。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文旅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