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村巷北侧
与其平行的一条巷子里
坐落着常州购物中心
和常州和平假日大饭店
但是,说起这条巷子
不少年轻人不曾留意它的名字
斛攩(hú dǎng)巷
也许,这是常州最难“读”的巷子
巷名难读
它竟然与制作量具有关
“你知道斛攩巷吗?”探访斛攩巷前,记者问了几位身边的朋友,他们大多一头雾水,不知道这条巷子在哪里。“那条巷名是生僻字吧?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斛攩’两个字怎么读,也不知道常州有这样一条巷子。”
斛攩巷
位于和平路西侧。东起观子巷(今和平路),西至正素巷,长约270米。常州文史专家薛焕炳曾在著作《常州街巷》专门介绍斛攩巷,并讲述巷名的由来。“斛攩为古代量具,旧时,巷内居民多以制造量具为生,故名。”
薛焕炳介绍,古代量具称斛,十斗为斛,后来,又以十五斗为斛;而量具的制作称之为攩。“明清时期,常郡建有东、西两大粮仓,漕运给量具制作带来商机。于是,有人在前河(顾塘)南岸聚居制斛为业,遂成里巷。”
很多老常州
仍记得这里的常州饭店和浴室
“我小时候,斛攩巷比较有名的就是常州饭店。”杨维忠小时候生活在斛攩巷附近,他至今怀念小时候常州饭店的糖醋排骨。“那时候,常州饭店是高大上的存在,常州人家里只有重要事情,比如办喜事,才会到里面办酒就餐。”
那时候,常州饭店除了菜饭部、点心部,还有明星理发店、照相馆、器材店等。斛攩巷非常热闹,来这里吃喝玩乐,一站式体验。
王建新是一位“老常州”,1971年,王建新和老伴结婚办酒就是在常州饭店,他至今怀念那道红烧划水(划水也称甩水,是鱼尾的一种俗称,指鱼的尾部连尾鳍的一段)。“那味道真是一绝。此外,香糟扣肉、菊花墨鱼、碧螺龙虾球、油煎菜肉馄饨……这些都是常州饭店的特色菜,也是必点菜。”
据杨维忠等老市民回忆,常州饭店后面是浴室,洗澡用竹筹码,休息区分档次,最便宜的7分钱就可以洗一次。浴室旁边还有古村舞厅,是时髦年轻人的聚集地。
以前,斛攩巷还有一个居委会,居委会管辖范围还有一个留余里。留余里也是一条老里巷,原址在和平假日饭店周边。
说起常州饭店及其历史,周文荣如数家珍,他和常州饭店结缘已有50多年的历史。1972年底,正值20岁的周文荣从部队复员回到常州,被分配到刚成立没几年的常州饭店。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常州饭店刚成立时
据周文荣回忆,常州饭店从1964年开始筹备,1966年正式成立,地点在现在的购物中心附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规划的需要,1993年4月,常州饭店搬迁至劳动中路同济桥下。
后来,在常州饭店的旧址上建起了常州购物中心。1993年8月开业,购物中心是当时我市规模最大、定位最高的百货商场。在商场鳞次栉比的市中心独树一帜,30年来一直是常州百货零售行业的标杆。
而在留余里及其附近的旧址上,建起了常州和平假日大饭店。该酒店于1998年开建,2000年落成并投入使用,该建筑也成为斛攩巷的地标之一。
如今,杨维忠已经搬到别处居住。但他每次路过斛攩巷,总会想起以前的历史和故事。
“现在,年轻人都知道这里的现代地标。他们可能不知道,这条巷子及其周边曾经生活过勤劳的制斛人。这条巷子已经没有那么多历史痕迹了,但它依然承载着常州人的文化记忆。”杨维忠说。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常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