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批准!
常州6处入选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
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
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近日
江苏省政府核定公布了
第九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我市有6处文保单位入选
文化遗产名录进一步得到充实
溧阳古县遗址
地址:溧阳市古县街道永平小学东南侧
类型:古遗址
时代:三国-南北朝
文物本体:古县城址、城外礼制建筑遗存和院落建筑遗存、城南水坝类遗存
▼
溧阳古县遗址现存面积约13万平方米,城址平面近长方形,城墙周长约535米,墙体为黄土夯筑,内外墙面有青砖包砌现象。
南城门位于南墙中部偏东,门宽约4米,两侧有墩台,附近出土大量板瓦、筒瓦和瓦当等建筑构件。
城内发现“十”字形分布道路,路两侧有排水沟,与城外排水系统相连接,南北向道路有多期砖铺路面。
城墙外侧有一圈环城道路。城墙外西北侧高地上发现近圆形建筑遗址一处,直径约14米,中部为边长约5.5米方形砖砌礼制建筑基址,附近出土的部分青砖、瓦当模印有东汉纹饰或东晋纪年铭文。城墙外发现民居建筑遗存,其中东北部一处三间四进院落建筑占地面积约1000余平方米,院落之间以砖铺道路连接,出土大量六朝时期生产生活遗物。
该遗址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永平”“永世”县治所在,出土文物数量大,遗迹现象丰富,是国内首次揭露结构完整的六朝时期县城遗址,为深入探索六朝县城的地理选址、形制布局及其历史变迁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承氏家族建筑群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古镇
类型:古建筑
时代:清、民国
文物本体:承越宅第一至第三进,承柱宅第一至第四进,鹤峰书院(承氏宗祠)第三进,承弼宅第一进、第三进南侧三开间,南下塘15号第一进、第三进
▼
承氏家族建筑群为当地承氏家族聚居地。
承越宅为前后三进独立院落,其主人承越为清咸丰元年(1851)举人,因受命督办团练有功,升候补知府。承越宅木构细部特征丰富,是焦溪当地建筑的典型代表。承柱宅(焦溪南下塘承氏宅)为典型多进式民居,原主人为清嘉庆、同治年间药材商人,因此建筑体量较大,细部装饰考究,现存前厅、中厅、楼厅及后屋四进,形成“一街一码头、四进三天井”的建筑院落。
承弼宅位于承越宅南侧,现存第一进及第三进部分建筑,其主人七世行医,是承氏家族业儒世医的典型代表。
鹤峰书院(承氏宗祠)现存第三进硬山式两层建筑,先后被用作祠堂、书院、菊花诗社用房、茶馆和医疗诊所,并曾被用作中共澄西县委地下交通站。
南下塘15号(承焕宅)又称“贻芬堂”,是承氏祠堂建造之前承氏“家堂”,现存第一进面阔五间进深六界,以及第三进二层建筑。
焦溪承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在焦溪当地有较大影响。现存承氏建筑群既有民居建筑,也有祠堂、书院等公共建筑,为常州宗法礼制文化传统提供了重要见证。
焦溪古民居群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古镇
类型:古建筑
时代:清、民国
文物本体:奚家弄奚氏宅第一、第二进,中街后巷奚氏宅第一至第三进、西厢房,强家弄是氏宅,强家弄22-23号,南下塘98号西后厅、北厢房,焦溪南街68号
▼
焦溪古民居群位于焦溪古镇龙溪河两岸,为利用焦溪周边丰富的黄石资源形成的乡土特色民居建筑。
奚家弄奚氏宅第一进门屋、第二进主楼均为两层,前后通过两侧回廊连接,俗称转角楼。南北檐及西侧山墙内侧为青砖,外部为黄石,黄石用料较大,尺寸接近1米,上半部墙体用白色抹灰,形成典型的黄石半墙外观。
中街后巷奚氏宅由前厅、西厢房、中厅以及后楼三进院落组成,前厅南北墙黄石高度占墙面总高度的百分之九十,原主人奚康敏为我国第一个国营农场—陕甘宁边区光华农场技术员,建国后任辽宁省农业厅厅长。
强家弄是氏宅为二层硬山式砖木结构,墙体下半部分由黄石砌成,上半部分由青砖砌成,以铁搭和地钉加固。
强家弄22-23号为两层硬山式砖木结构,南北两侧明间有金山石材质石库门,南侧门楼有精美民国风格石雕。
南下塘98号西建筑仅存后厅与北厢房,后厅官帽兜山墙和砖雕门楼上雕饰多样。
陈氏宅临街背河,南侧墙体下部为典型清水黄石半墙,上部为白色抹灰空斗砖墙,顶部为当地特色单峰山墙,西侧有跨街圈门遗迹。
焦溪民居黄石半墙建筑风格独特、建造技术保存较为系统,对于研究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具有重要价值。
王诤故居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天井村杨巷51号
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清
文物本体:门厅、厨房、客厅(兼起居室)、二层小楼
▼
王诤(1909-1978),原名吴人鉴,字凤岗,号雨峰,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天井村人,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中央军委首任通信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首任电子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等职,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是人民军队无线电通信和无线电侦察事业创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信息产业奠基人。
故居由王诤祖父购置,为坐北朝南、前后四进的清代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第一进为六楹五间门厅,二进为五楹一间厨房,三进为七楹二间客厅兼起居室,四进为七楹一间二层小楼,封火山墙,石鼓柱礅保存完整。
故居为王诤将军出生地,他在这里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并从这里外出求学、踏上革命道路。故居整体格局保存较好,现被用作王诤将军生平事迹复原陈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周有光故居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天宁街道青果巷社区青果巷133号
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清
文物本体:第一进、第二进、第三进
▼
周有光(1906-2017年),原名周耀平,江苏常州人,著名语言学家,先后任第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第一研究室主任,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1984年,指导人工智能先驱林才松研发世界第一台中文语词处理机,取得汉字拼音输入程序和中文信息处理领域重大突破。
故居北临青果巷,南傍古运河,原为唐氏八宅礼和堂东路,几经辗转改归周氏。现存清代建筑三进,坐南朝北,第一、二进均为五开间平房;第三进主体为五开间两层楼房,西侧有两开间两层厢楼,东侧为一层两开间河房,临水私家码头保存完好。故居较完整地保持了清代建筑格局,院落关系明晰,主体建筑基本保留历史原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作为周有光先生出生地和童年居住地,在其回忆录中多有描述,现用作周有光图书馆,具有重要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
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新河村丁家塘
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39年
文物本体:曹江临宅、烈士墓5座
▼
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位于位于茅山东部建昌圩圩区,周边河湖港汊交织如网,环境复杂隐蔽,群众基础好。
1939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东南局在丁家塘曹江临家中召开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东南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曾山主持会议,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陈毅作政治报告,苏南、苏皖、苏北特委作补充报告。12月19日,大会决议成立中共苏皖区委,选举吴仲超为书记,统一领导苏南、苏皖和苏北特委。中共苏皖区委的成立,标志着新四军进入苏南敌后一年来创建的游击基地在军事上实现统一指挥,在党的领导上形成统一整体,为争取全面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会址现存革命烈士曹江临宅青砖瓦房一进三间,西侧有曹江临夫妇等五位革命烈士墓。
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见证了中共苏皖区委的成立,记录了苏皖地区革命先烈保家卫国的奋斗历程,为研究金坛茅山地区的革命史、抗战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常州
CHANGZHOU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州是吴文化和齐梁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此次名单公布后,常州共有356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5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常州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常州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先后实施近园、盛宣怀故居、夏家大院、常州文庙大成殿等50余项文物修缮、展示和“三防”项目。常州将继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让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更好地与现代社会和谐共存,让更多市民游客感受龙城魅力。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文旅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