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德桥静卧于悠悠运河之上,犹如一条时间的纽带,穿越千年风霜,连接着常州古城的往昔与今朝。它的每一块石板、每一根梁柱,都镌刻着岁月的故事,诉说着“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的运河情怀。古往今来,怀德桥不仅满足着运河两岸居民日益增长的通行需求,也成为了常州人心中一抹不可磨灭的温馨记忆。
城央赋新 物美怀德
(来自《记忆龙城》摄于1950年代)
怀德桥,始建于民国12年(1923),其名源自古城西门外久负盛名的怀德乡,寓意着此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淳朴的民风。桥前后经过八次整修。该桥原为木桥,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它迎来了首次重大改建,从木桥一跃成为公路桥,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交通效率,也标志着常州城市建设的初步现代化。而后的几十年间,无论是1957年更换桥面铺设沥青的细致工作,还是1970年改建成双曲拱桥的壮丽转身,怀德桥始终紧跟时代步伐,成为了常州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来自常州日报)
进入新世纪,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怀德桥再次迎来了新的生机。1998年12月26日,经过精心设计与施工,怀德桥按苏南运河四级航道标准全新亮相,共投入资金1.47亿元,主桥长达100米,宽40米,桥梁净宽更是达到了50米,引桥、引道也拓宽至28米,通航净空不小于5米。这一系列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建设者的辛勤汗水与智慧结晶,也是常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改建后的怀德桥,成了常州的咽喉要地,钟楼的路网也开始从这里加速呈扇形状向西边延伸。
(来自常州日报)
近年来,怀德桥出现了诸如桥梁侧面混凝土结构破损、麻面、露筋,护栏锈蚀露筋,拱肋、吊杆涂料剥落等情况。2024年,钟楼区再次对怀德桥进行了出新工程。这次工程不仅包括对拱肋处栏杆和拱肋、吊杆区域的原有漆面进行除锈打磨和重新涂刷油漆等细致工序,还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与审美理念。经过此番装扮的怀德桥,在夜晚的灯光下更显璀璨夺目,成为了常州市民休闲散步、观光旅游的新去处。
岁月悠悠,怀德桥以其不变的姿态守望着常州的每一个晨曦与黄昏,它不仅是岁月更迭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交织的璀璨篇章。
(来自常州日报)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百年南大街